16877太阳集团

{课改}文学与道德,一个古老的新话题

发布日期:2015-10-20 09:36 点击量:

导语:探讨与分享、表达与倾听、学习与提高、严肃话题与兴趣并重,是课堂讨论的内在动力。

20151019日上午8时,文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1302班举行了“文学与道德——儒家关于‘文以载道’的观念”讨论会。这是一次教学活动,旨在巩固所学知识与理论,学以致用,探索教改形式,检验评估教学和学习。   讨论会由任课教师何依工教授与班长、学委以及全班同学们一起设计、组织和实施,并邀请了同年级其他班级代表观摩。讨论会受到院系领导的高度重视,经理王冠、副经理张建华、经理助理中文系主任赵元苍、系副主任康小红老师,以及中文系教师卓斌信、李春霞、姜龙霞、高原等莅临指导,并兼任评委。

“文以载道”是儒家文学理论批评的基本特征之一,曾经作为中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发挥着作用。星移斗转,时代迁变,那些残存的旧社会的意识形态内容已被剔除,而通过文学关注道德伦理,承载和传播社会正能量等社会功能却积淀了下来,服务于新的社会制度。

当今消费社会,信仰、信念和道德自律普遍受到挑战,出现了许多非道德甚至反道德的现象。通过课堂讨论,结合所学知识和理论,主动关注这些现象,提高同学们的辨别和认识,是这次讨论会的初衷和现实意义。

讨论形式尝试与国际讨论会接轨:自由分组,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发言;PPT呈示发言提纲和关键词语;规定时间,讲而不念;设置答辩环节,由同组其他成员回答。这些讨论形式的新尝试,不止是锻炼同学们的分析表达能力,展现其才、学、识,还训练同学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充分表达,以及相互倾听、理解和即时反应等能力。

讨论会上,同学们视野开阔,分别从道德本体论、道德的社会功能、人性的本质,以及道德的历时性变化等角度,旁征博引,议论英发,各抒己见,充分开掘了潜在的能力。答辩环节,何老师巧设质疑,左攻右逼,同学们则步步为营,据理力争。一时间妙语联翩而下,思力、逻辑与口才并举,气氛热烈而轻松,成为讨论会除小组发言外的另一亮点。讨论会营造出某种“公共空间”,自由参与争鸣,虽有评比,但重在评估思维、分析和表达能力。最后,郑梦茜同学代表发言的小组获胜。

讨论会结束时,王经理从选题、组织形式、启发式质疑以及效果等四方面对本次讨论会给予了充分肯定,勉励大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探索和推广灵活创新、形式多样的教学改革。赵元苍主任则肯定了同学们为讨论会所做的充分准备,特别以公司的团队力量和员工们表现出来的潜能为例,鼓励大家树立专业信心和良好学风。康小红副主任还就讨论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这次讨论会中表现出的探讨与分享、表达与倾听、学习与提高、严肃话题与兴趣并重等特点,获得师生们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