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9日(周六)14:00,华·空间即将迎来第七期《珍物盒子》分享会。特邀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陕西文联副主席、丝绸之路研究学者肖云儒,亲临现场分享他的珍物故事。回首昔日长安盛世风采,探访漫漫丝路文化,展望来日城市发展。
盛世辉煌的长安,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的起点,在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的古丝绸之路上,曾经炫彩夺目。光阴荏苒,历史的脚步行进到了21世纪,西安——曾经的长安,这座领衔过世界经济、文化中心的城市,正在经历城市建设的重大转型期。
历史从来不是简单的循环。从曾经的辉煌,到未来的复兴,西安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荣耀和厚重记忆,响应国家“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政策,以开放、自信、包容的姿态,塑造全新的城市形象。
作为城市文化建设的先行者,在弘扬西安丝路文化的进程中,华侨城义不容辞。6月9日本周六,我们邀请到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丝路学者肖云儒,亲临华·空间《珍物盒子》第七期分享会的现场,与他的珍物唐三彩马一起,带来《一带一路——地球之虹》主题分享。
毕生文化心血,奉予三秦大地
在当今中国文坛,肖云儒三个字的分量是不容置疑的,他以文学评论崭露头角,对中国文坛影响深远,却将大半辈子的精力花在了西部文化的研究和推动上。
1940年肖云儒出生于江西赣州。1959年,《人民日报》开设了“笔谈散文”的栏目,当时还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上大三的肖云儒以短文《形散神不散》应征并发表后,年仅十九岁的他顿时声名鹊起。“形散神不散”这五个字,从此成为散文评判的标准之一,足足影响了中国散文数十年的创作和研究。毕业后在《陕西日报》实习期间,肖云儒又与西安结下不解之缘,至今已在陕西生活了五十余年。
在对中国西部文化的研究中,凝聚着他一生的忧患、感伤、苦乐、奋争和憧憬,耗费了他一生的心血。虽年过古稀,肖云儒仍执着的坚守着一个知识分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良知,将自己的研究深深植根于大西部,这个在文化和精神领域还有待开发的“蓝海”,推出了三十余万字的《中国西部文学论》,并获得国内图书最高奖“中国图书奖”,其独到的艺术见解和美学思想为国内评论界所瞩目,也为西部文化的弘扬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八万里路云和月,六十功名尘与土
提起丝绸之路,我们会联想到什么?无尽的黄沙、漫漫的征途,数不清的日与夜。但如今丝路沿线国家有了怎样的发展变化,丝路文化有了怎样的变革延伸,我们缺乏更近一步的认知。
已近耄耋之年的肖云儒,带着自己文化学者的身份,三次重走丝绸之路,行程共达4万公里,跑了沿线30余国、60余城。他与丝路沿线国家的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交谈,切身处地的感受丝路沿线的文化和历史语境,询问他们对于中国的看法,也将中国的思想传播出去。在促进丝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上,继续燃烧着自己的后半生。
肖云儒认为,作为中国最知名的文化城市之一,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一带一路”重要的文化城市。更重要的是,西安有诸多与丝路沿线国家契合的文化基础和文化合作内容。因此,以西安为原点发掘丝路上的文化宝藏,促进更多的国内外文化交流,是势在必行的。
重现昔日丝绸之路,展望明日辉煌未来
曾经闪耀世界的古都长安,是每个西安人心中归属感和自豪感的历史来源。但同时也不无遗憾:在继承着这样优秀的文化底蕴的今天,我们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好?
肖云儒就带着这样的使命而来,让更多的普通民众,对丝绸之路有更具象的了解。是什么让他扎根陕西五十余年,致力研究西部文化?在他三走丝绸之路的过程中,有过哪些虽不起眼却又令人铭记的小瞬间?这匹垂着头的唐三彩马背后,隐喻着怎样的人生哲学?6月9日华·空间《珍物盒子》分享会,肖云儒带你回首昔日丝绸之路的壮阔,展望明日丝绸之路的未来。
2月8日-7月31日《珍物》西安首秀
“珍物盒子”特展
在华侨城西安国际文化中心·华空间
现已开放
在展期间,20余位大师
将分期到访华侨城·华空间
《珍物盒子》特展
敬请关注“华空间XIAN”公众号
最新消息
就让我们一起,感受艺术的魅力
聆听大师的珍物
场馆地址:西安雁塔区长安南路与雁塔西路十字东南角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
AM10:30——PM 5:00 (每周一闭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