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77太阳集团

人文艺术大讲堂 | 陕西师范大学牛鸿英教授专题学术讲座顺利举行

发布日期:2020-11-26 08:40 点击量:

11月25日下午,广电艺术系邀请到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牛鸿英教授来公司作学术讲座,题为《超越与耦合——近期国产电影中的青年文化分析》。16877太阳集团经理王冠、副经理刘山河、系专业教师和部分广编专业的员工到场聆听了讲座。讲座由广电艺术系主任杨艳主持。

E7BE

讲座伊始,牛鸿英教授从青年文化出发,以“局外人”、“越轨者”、“民间恶魔”等关键词阐释了青年亚文化在主流语境中遭遇的刻板印象与固有认知。但伴随着“后亚文化”时代的来临,国产电影中的青年形象正在从“不靠谱”“不着调”的偏见中解放出来,成长为内含人性和人情认知、兼具现实反思与批判、浓缩消费赋权、创造生命价值的重要媒介。

国产电影创作对于青年文化的关照,呈现了以社会语境与青春化叙事的时空坐标。国产电影创作从60年代的长头发、蛤蟆镜、邓丽君、金庸小说、帮派少年演变到00后的游戏文化、粉丝文化、极客文化、御宅文化、二次元文化。其演变背后的内在性逻辑是受到青年群体消费赋权的影响。青年群体以电影为镜像,刻画了兼具“自我”和“个性”的青年角色,书写了“越轨”和“禁忌”的现实需求,表达了“挫折”与“成长”的情感主题。

牛鸿英教授在阐释影视作品中青年文化形象时说,“越轨行为是青年文化的鲜明特点之一,二者相互结合让观者在特定的语境中对越轨的青年角色产生共鸣。”电影《乘风破浪》中的叛逆青年、《我不是药神》中的黄毛少年、《闪光少女》中的二次元少女、《江湖儿女》中成为自己的“巧巧”,均是“对抗”过程中的身体表现。

大众文化中对于青年亚文化的接纳与吸收,是消费主义语境下青年群体话语协商的结果。牛鸿英教授从代际更替的现实进步、社会问题的纠偏批判、弱势阶层的代言呐喊、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与乡情身份的回归五个角度说明了文化伦理合法性建构层面的文化生产意义。

最后,牛鸿英教授总结到,电影应该作为关照底层视角的重要工具,在关注底层视角的命题之下进行艺术化的创作是电影创作者的使命。

牛鸿英教授结合电影实例深入浅出的讲述,为公司参加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所思所想、真实体验,积极踊跃的参与现场互动,现场气氛活跃,掌声不断。

牛鸿英教授立体化、专业化的解析,使到场的师生获益良多,对专业教师今后开展学术研究提供了方向和借鉴,同学们也能在讲座中收获更多的学习方法和创新思维。

教授简介

EA73

牛鸿英(1976—),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大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曾在美国南卡莱罗纳州立大学访问学习一年。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理事,中国电影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戏剧艺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影视剧审查组专家,陕西省委宣传部影视评审组专家,陕西省广播影视奖、“五个一工程”奖评审专家,主要从事戏剧与影视批评,大众文化研究方向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2部,编著教材2部。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级社科项目2项。曾两次获得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获得陕西省电视金鹰奖论文一等奖。